梅家乡简介
【位置境域】位于开江东北部,距县城22公里,东与重庆市开州区义和镇毗邻,南与讲治镇接壤,西与新宁镇相连,北与灵岩镇交界。
【建置沿革】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定名仁和乡,1981年改名梅家公社。1984年4月,改名为梅家乡。2021年1月,乡镇机构改革,核定总编制数41名(其中:行政编制21名,工勤编制2名,事业编制18名),下属事业单位4个(365bet取款要多久到账_365bet娱乐场官网注册_365bet备用投注梅家乡社会事业服务中心、365bet取款要多久到账_365bet娱乐场官网注册_365bet备用投注梅家乡便民服务中心、365bet取款要多久到账_365bet娱乐场官网注册_365bet备用投注梅家乡农民工服务中心、365bet取款要多久到账_365bet娱乐场官网注册_365bet备用投注梅家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共有7个党政内设机构: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综合执法办公室(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乡村振兴办公室、统计工作站)、社会事务办公室(城乡建设管理办公室)、财政所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全乡6个村1个社区,44个村(居)民小组。
【环境资源及人口】地处浅丘、深丘及山区相间地带,最高海拔1200米,平均海拔800米,年均气温16.20℃,年降水量1300毫米~1400毫米。全乡幅员面积49平方公里,全乡有耕地12900亩(其中田6150亩、土6750亩),退耕还林面积1.01万亩,森林面积3.4万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红苕、油菜、花生等。养殖业有生猪、藏香猪、肉牛、山羊、跑山鸡家畜等。特色产业有青脆李、青花椒、耙耙柑、猕猴桃。主要特产有米,梅家坝村杨家坪出产,以香、糯及口味佳着称。户籍人口14171人。
【经济状况】2021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2.52亿元,年均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13535元,较2020年末增加123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242亿元,年均增长8%;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累计4.517亿元,年均增长6.8%。
【产业发展】种植业:主要发展有青脆李、青花椒、耙耙柑、猕猴桃等特色种植业,其中青脆李2300亩,花椒500亩,耙耙柑600亩,猕猴桃20亩,目前正在发展茶叶种植,建成后面积可达600亩,主要种植黄柏、木瓜两种药材;在部分高山地区开辟土地100亩专门发展订单农业,种植优质水稻100亩。养殖业:受宝石水库上游水源的保护影响未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目前主要有生猪、藏香猪、肉牛、跑山鸡等养殖业;其中生猪存栏2000头,肉牛500头,藏香猪200头,跑山鸡5000只;正在筹建东方希望集团年产6万头生猪养殖厂。食品加工业:境内仅有1家酒厂,已进行环保改造。
【民生工程】新增低保81户,取消低保55户,调标53户,新增高龄补贴45人,残疾生活补贴新增2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000余人;为梅家乡敬老院集中供养特困对象送去衣物86套,棉被24床,切实减轻特困对象生活压力,增强其幸福感;全年慰问因疫情受灾导致生活困难人员20名,为110名生活困难人员解决了临时生活补助;2021年医疗救助110余人次,办理农保9000余人次,失业就业登记140余人,创业补贴2人,创业无息贷款2人,新增水利巡查公益性岗位12人,发放贫困户交通补贴8人3000余元。以村级文化活动室为重点,落实工作经费5万余元,新增图书1000余册,增设文化活动设施2套,新建活动广场1个。三是优化服务,增强管理,助推公共卫生提质增效。
【脱贫攻坚】坚定不移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持续推进精准扶贫。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基础。为贫困村硬化扩建通村通社道路8公里,新建社道2公里,维修山坪塘10余口,争取帮扶单位资金支持10万元安装路灯50余盏。坚持“三保障”政策落实落地。2021年完成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58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9户,推进“雨露计划”补贴工作,资助贫困学生45人,全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一人失学辍学。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缴费给予资助,资助覆盖率达100%,参保率100%。坚持把保收入作为治本之策。通过开展“就业扶贫春风行动”,聘请扶贫专员,设置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优化集体经济等措施,实现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1048人,解决83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场镇建设】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00人,广场两座,污水厂1座,学校、卫生院各一所。
【社会事业】以村级文化活动室为重点,落实工作经费5万余元,新增图书1000余册,增设文化活动设施2套,新建活动广场1个。优化服务,增强管理,助推公共卫生提质增效。对照“四城同创”活动要求和标准,以干部群众同参与的方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累计发动人员2000余人次,为公共区域、重点区域消毒2.4万余平方米。调整环保保护责任人和工作人员10人,健全了乡村组三级环境保护机制,结合河长制巡查,发现整治环保问题20余个,联合县级部门惩治违法行为人1人。集中整治主次干道以及房前屋后等脏、乱、差现象,促进农村污水乱排乱放管控,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美好家园。街道全部水泥铺面,照明设备齐全,有农贸市场和文化活动中心。
【名胜古迹】仁德桥:始建于道光2年,桥体高耸,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是梅家河上的一道靓丽风景。云龙桥:建于民国11年,工艺精湛,雕刻精美,特别是桥体上的“云龙桥”三个字苍劲有力,字体浑厚,体现了极高的书法和雕刻造诣。石佛寺:修建年代不详,但历史久远,庙体古色古香,特别是庙门前的两只桅杆雄伟震撼,庙后的一樽天热形成的石佛高耸入云,体高20米,栩栩如生,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吸引了众多香客慕名朝拜。大方城:该山以四周方正陡峭闻名, 伫立于茫茫平原之上,晴朗天气登顶可远眺数10公里,时而云雾缭绕,可见云海。山顶的方城寨年代久远并有古寺遗迹,是周边地区群众的游玩登高之地。
【土特名产】主要特产有青脆李、青花椒、耙耙柑、猕猴桃等,梅家坝村杨家坪出产的米,以香、糯及口味佳着称。
【重大事件】一是有序部署疫情防控,群众健康得以守护。我乡严格遵照各级决策部署,在疫情初期,迅速反应,全面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第一时间充分发挥乡机关、各村(社区)党员干部力量,组建工作队10支、工作组52个、党员干部突击队4支,并组织干部群众220余人,组建志愿服务队11支,在全乡开展排查监测服务达11000余人次,张贴宣传画、横幅400多张;在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防控后,举办防控知识培训会3场次,发放科普资料7000余份,召开复工复产座谈会2场,联合相关部门,对辖区校园开展疫情防控检查验收2批次,助推20余家个体户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助力100余名辖区群众实现在县内本地企业就业,实现了复工复产、复学复课零感染。二是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基础。为贫困村硬化扩建通村通社道路8公里,新建社道2公里,维修山坪塘10余口,争取帮扶单位资金支持10万元安装路灯50余盏。三是坚持“三保障”政策落实落地。2020年完成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58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9户,推进“雨露计划”补贴工作,资助贫困学生45人,全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一人失学辍学。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缴费给予资助,资助覆盖率达100%,参保率100%。四是坚持把保收入作为治本之策。通过开展“就业扶贫春风行动”,聘请扶贫专员,设置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优化集体经济等措施,实现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1048人,解决83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擘画了“水乡梅家”的发展蓝图。五是夯实产业发展设施基础。全年向上争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100余万元,为辖区产业发展建设产业道3公里、耕作道2公里,维修水渠2公里、山坪塘20余口。2021年,交易山村花椒产业园增至115亩,小方城村春见产业扩至300亩,脆李产业区面积达3000余亩,云龙桥村40亩猕猴桃种植初见成效,规划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150亩有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去年增加10多万元。六是全面完善交通服务发展网络。通过多方协调和长期发力,圆满完成梅家乡段的梅灵路主干道扩建项目,新增通村通社硬化道路12公里、耕作道2公里,开梅路、梅讲路顺利建成。